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节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谁说不是呢?”温述也叹了口气,“台城乱作了一团, 一会儿吵吵嚷嚷, 一会儿又静得吓人。圣人单独召见琅琊王, 谁成想,琅琊王出来的时候, 前襟竟湿了一大块, 怕是被圣人用茶盏砸了。”

“活该。”

郗归想到此人便觉得气愤。

征发乐属一事所引发的这一系列连锁反应, 不仅破坏了北府军接下来半年在徐州和江北的各种计划,更在三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死伤和损失。

她原本打算让顾信从底层入手,徐徐图之, 用个一两年的工夫, 以较小的代价拿下吴郡, 可现在却只剩下出兵这一条路可走。

即便北府军并不惧怕孙志叛军,可百姓们的死伤却是切切实实的。

那些无辜的百姓, 被裹挟着, 在动乱中失去了性命, 再也没有明天可言。

可始作俑者,却还能安安稳稳地待在王府之内,继续过他那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好日子。

退一万步讲,就算百姓们的死伤与她无关,可她要个满目疮痍的三吴又有何用?

北秦已经在江北增兵三次, 可她却还得分出兵力参加内战, 这怎能不让人心中窝火?

温述没有附和郗归的气极之语,只安静地坐在一边, 徐徐饮了口茶。

郗归看着温述将茶盏放回几案,目光转到他的脸上:“说吧,温郎来此,是想让我做些什么?”

温述微微抬眼,恭谨地看向郗归:“贼人孙志率众而叛,台城诸公议来议去,都想让北府军前去平乱。在下斗胆自荐,愿为女郎效犬马之劳。”

“哦?”郗归轻笑一声,缓缓开口,“温郎此举,究竟是要为我效劳,还是要为谢瑾效劳呢?”

江水一下又一下地拍打着船舷,传来一声又一声动静。

四周仿佛极喧闹,又仿佛极静。

温述在江声中看向这位传闻中的郗氏女郎。

她美丽,端庄,清冷,宛如故事中的神仙妃子般,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疏离。

人人都说谢侍中对郗氏女用情极深,可这位传言中的女主人公,却单刀直入,问他究竟选择忠于他们夫妇中的哪一个。

直觉告诉温述,郗氏女郎方才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叹,绝不仅仅是针对三吴纷乱的局势,也不仅仅是针对台城。

这是一个预兆。

三吴的棋局还没有完全展开,北府军甚至还未入场,可这位看似不动声色的郗氏女郎,却仿佛已经在为平叛之后的复杂局势而叹息。

如果司马氏注定会在这场较量中落败,那么最终获胜的人——这对一在朝堂、一掌军权的夫妻,他们之间,是不是也将展开下一轮的激烈较量?

想到这里,温述不由在心中苦笑。

他确实想去三吴搏一个机会,可到目前为止,他还并没有背叛谢瑾的胆量和打算。

更何况,说来说去,征发乐属是司马氏兄弟一意孤行的决策,谢瑾作为臣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错处。

而他面前的这一位,却是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掌控兵权的女子。

温述不能不发自内心地觉得,追随郗氏女的风险太大了。

可江左立国以来几十多年的经验又告诉他,在京口掌握兵权的人,是绝对不会落败的——除非那人自己甘愿。

而这位郗氏女,显然不是桓阳那般在乎身后名的人,她绝不会因为刀笔吏的威胁而鸣鼓收兵。

既然如此,那与追随郗氏女所面临的高风险相伴的,就会是极有可能获得的巨大收益。

坦白讲,温述对此,不能不感到心动。

他思来想去,不由深深叹了口气——怎么这种两难的局面总是被他碰上?而且每次都是他自讨苦吃,直直地朝着陷阱里冲,上次廷议是这样,今天又是这样。

郗归一直没有说话,只是一下又一下地拨弄着手中的茶盏,仿佛并不在意温述的回答。

可纵使她并未开口,那一声又一声茶盏滑过杯沿的清脆声响却仍像大考结束前的报时声一般,令温述不由自主地感到心慌。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坐直身体,拱手答道:“三吴动乱,生灵涂炭,在下身为朝臣,理应忠于社稷,忠于万民。”

“好一个忠于社稷,忠于万民。”郗归放下茶盏,似乎并没有对温述言语间的回避展开追问,“可是,对于三吴之事,我心中自有一套章程。你若想让我送你去三吴,便得事事都按我的想法来做。”

温述听了这话,深深看了郗归一眼。

他很清楚,早在递出口信的那一刹那,自己其实就已如同赌徒一般地,被投靠郗氏背后所隐藏的高收益打动了。

“北府军在江北连战连捷,女郎的英明,江左有目共睹。平叛之事既然交给了北府,那就合该由女郎做主,在下自然也不会例外。”

他知道自己不得不做出选择,否则便根本无法获得前往三吴的入场券,更遑论借此谋个前程。

他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